它們花3億年爬上灘塗,卻遇上了廣東人
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里,漁夫在灘塗上用1/8秒飛速釣起一條魚。
你沒看錯,這魚前一秒還在泥灘上魔性跳躍。
這種彈塗魚不僅能爬上樹枝曬太陽,它們也不失為一道美味佳肴。
但以這位漁夫的技術,每秒鐘就能讓8個彈塗魚「家庭」支離破碎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在灘塗上釣彈塗魚
在濕潤的灘塗上,成群結隊的彈塗魚活躍彈跳、爬行,一改魚類水生常態。
它們用左右兩個強壯的腹鰭肌肉前後運動,於是得以在淤泥上匍匐前行。
腹鰭閉合張開的過程使其變成一個強力吸盤,它們因此可以牢牢吸住樹根。
所以爬上樹榦棲息,瞪大頭頂的雙眼四處張望也成了彈塗魚的一項絕技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彈塗魚同時還是魚界頭號沙灘跳遠和跳高運動員。
畢竟除了它,也沒幾種魚類可以上岸,更別提悠閑地進行沙灘運動了*。
胸鰭收縮發力,尾鰭敲擊地面反彈,全身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起跳動作。
縱身一躍,彈塗魚運動員一般能達到1米遠或者5厘米高的優異成績。
能在灘塗上彈跳,這也是彈塗魚得此中文名的原因。
同時,它們也被通俗地稱為「跳跳魚」。
*註:離開水仍能存活的魚還有攀鱸、鰻鱺、烏鱧、花溪鱂魚和肺魚等,但能魔性起跳的也只有彈塗魚了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這是熱帶、亞熱帶海邊可能出現的一派奇特景象。
通常在我國廣東南部、台灣島北部、日本和東南亞海域都廣泛分佈這種逃離海水的彈塗魚。
作為海洋魚類,它們卻頻繁上岸散步、棲息、曬太陽。
愜意的海灘生活對於魚類來說其實也並不容易,這還是一場關於演化的生死戰。
原來為了適應在陸地上生活,他們早已進化出了獨特的身體結構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大多數魚離開了水就會被旱死。
這是因為它們只能通過鰓從水中獲取氧氣,進行呼吸。
而彈塗魚的頭部有一個可以儲水的鰓腔。
在離開水之前,它們會把鰓腔存滿水,以供陸上呼吸。
它們的魚鰓表面也進化出一層薄膜,減緩水分的散失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除此之外,彈塗魚還有一個絕技。
它們和青蛙類似,都能通過皮膚進行呼吸。
所以只要彈塗魚身處潮濕的環境中,就無需懼怕缺氧。
於是濕潤的灘塗就成了它一大休閑好去處。
但其實千辛萬苦爬上樹,主要還是為了避免漲潮時被沖離巢穴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爬上樹的彈塗魚
當突出的碩大眼睛開始變干時,它還會把眼睛縮進皮膚中充滿水的杯狀窩。
維持生存的不經意小舉動,在人類看來也是萌性十足。
同時,為了適應陸地爬行和跳躍,彈塗魚的全身肌肉也得到了進化。
它們的胸鰭和尾鰭的肌肉普遍比其他魚類更加美味。
這就讓彈塗魚輕鬆掌握了沙灘運動技能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但在陸地的生活也未必比海洋生活安全。
不定時到訪的飛禽,同一片灘塗上漫步的螃蟹,還有釣魚技藝無比高超的人類。
彈塗魚依舊危機四伏。
於是彈塗魚兩隻渾圓的大眼睛長在了頭頂,四處轉動,擴大視野觀察天上的敵人何時來襲。
不僅如此,它們還演化出更敏銳的視力,用來察覺陸上天敵。
身體呈現灰棕色,與灘塗融為一體,這也是它進化出的保護色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但彈塗魚為何不好好地待在廣闊的海洋里,非要上岸曬太陽?
這個問題也引發了不少研究者的興趣。
實際上,通常所說的彈塗魚是包含四個屬的統稱:青彈塗魚屬、大彈塗魚屬、齒彈塗魚屬和彈塗魚屬。
依照上述順序,它們的水生性越來越弱,而陸生性則越來越強。
這意味著,它們正處在水生向陸生演化的不同進程中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四種進化程度不同的彈塗魚
深圳華大基因的研究團隊對這四種彈塗魚進行了基因比對。
他們發現,彈塗魚形成的分支與其他硬骨魚有明顯差異。
而幾百個關於免疫、嗅覺等能力的相關基因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。
顯然,這些基因的改變讓彈塗魚更容易在陸地上生活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研究清楚彈塗魚陸生演化過程的價值可不小。
如今地球上豐富的物種中,兩棲類、爬行類、鳥類,甚至哺乳類都是由約3億年前的魚類上岸演化而來的。
彈塗魚也許就成了這一演化過程的縮影,能為生物演化提供更明確的思路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脊椎動物的陸生演變過程
彈塗魚在廣東沿海大量分佈。
嘿嘿嘿,它自然也逃不過人類的覬覦。
離開海洋也許躲過了海洋生物的侵害,卻離人類的盤中餐也更近了一步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以為跳上了灘塗,其實也跳上了餐桌
廣東人口味清淡,而彈塗魚體型嬌小、少肉,用來燉湯或煲湯可謂鮮甜可口。
日本人則更喜歡煎炸彈塗魚,做成天婦羅、炸魚乾等特色美食。
在離海較遠的一些內陸地區,也流傳著一種稻草熏制彈塗魚的烹制方法。
熏制后加上鹽、醋等調料腌制,做成的魚乾在夏天也能保存近一個月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廣式吃法:清燉跳跳魚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日式吃法:彈塗魚餃子(彈塗魚經過干烤后包上餃子皮)
但就在人們享用彈塗魚美味的時候,卻傳出了彈塗魚醜聞。
2007年,一則在廣東湛江發現有16人疑似因為食用了彈塗魚而中毒的新聞引起人們的恐慌。
中毒者口舌麻痹、刺痛,隨後出現噁心、嘔吐、四肢無力等癥狀。
這可嚇壞了對彈塗魚等海產喜愛有加的民眾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用嘴打架的彈塗魚
經過專家檢驗,中毒者是中了河豚毒素的毒。
難道彈塗魚其實暗含河豚毒素?
其實不然,這是替一種和它長得非常相似的雲斑裸頰蝦虎魚,彈塗魚給它背了黑鍋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雲斑裸頰蝦虎魚和彈塗魚同屬於蝦虎魚目。
近親關係讓它們長著讓人類難以區分的外觀。
於是它們憑藉以假亂真的外形完成這起狸貓換太子的傷人事件。
這起中毒案中的河豚毒素就來自於雲斑裸頰蝦虎魚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雲斑裸頰蝦虎魚
眾人皆知河豚中含有河豚毒素,因此在製作河豚料理時需要特別的清毒技巧。
但河豚毒素並不只存在於河豚體內。
它最常見的來源是弧菌,弧菌中產生河豚毒素后,進入不同的生物體內。
像河豚等某些特定的生物由於缺乏對應的免疫機制,從而攜帶有河豚毒素。
毒素再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內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河豚與河豚料理
河豚毒素是一種強效神經毒素,阻止神經中的動作電位傳遞。
所以食用者中毒后,神經反應受阻,也就出現局部麻痹等癥狀。
目前尚沒有有效的解毒藥物。
雲斑裸頰蝦虎魚就帶著這種毒素進入人們體內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但要避免中毒也不難,兩種魚雖然相似,卻也能有明顯的線索分辨。
彈塗魚一般體表沒有明顯的大斑紋,只有一些橫紋。
另外,不同於彈塗魚渾身帶有鱗片,雲斑裸額蝦虎魚的頭部是光滑無鱗的。
而最顯著的區別,在於雲斑裸額蝦虎魚的眼睛不像彈塗魚一樣凸起來。
廣告-請繼續往下閱讀
但這些差異還是容易一不小心就讓人走漏眼,最終賠上中毒的後果。
所以要是實在區分不了,那還是放彈塗魚一條活路吧。
畢竟觀看跳跳魚爬樹的觀賞性效果也還不賴。
*參考資料
哈鹿,胡威爾, 肖詩白. 彈塗魚 一條魚的生存哲學[J]. 中國周刊, 2018(1):53-55.
Mudskippergenom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terrestrialadaptation of amphibiousfishes[J]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14,5:5594.
田北徹, 石松惇. 水から出た魚たち-ムツゴロウとトビハゼの挑戦[M]. 海遊舎,2015: 72-93.
He L ,Mukai T , Hou Chu K , et al. Biogeographical role of theKuroshio Current inthe amphibious mudskipper Periophthalmusmodestus indicated by mitochondrialDNA data[J]. Scientific Reports,2015, 5:15645.
代小佩. 3億年前,魚兒為什麼要上岸[J]. 科技報, 2018.12.07.